新闻中心 /News
瑜伽论文0210
瑜伽论文0210当我出生的那一刻,我的人生出现了第一道光,它一路指引我来到这个世界,使我获得 健康的生命。 当我蹒跚学会走步,春天可以奔走在广阔的田野,天真烂漫,那时晴好的宇宙向我送来 第二道光,从此我浅识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活着。 当我 28 岁这一年,也就是 2017 年。这一年我决定开始静心习练瑜伽,不再把他只是当 做工作之余健体减脂的一个工具;那一刻,我的生命里投来第三道光,它是我的智慧之源, 灵性之光。我对此笃定且欣慰,将瑜伽的变成如同空气和呼气一样自然时,我仿佛有了 新的契机去收获更有意义和质量的生命。
对于我来说, 接触瑜伽不是“偶然”, 最初吸引我的是我眼中别的习练瑜伽之人的精神气, 那种气定神闲和满足自信是我可见而不可及的。 第一次接触瑜伽,是 2014 年的秋天,也是在静兰(莲花街馆) 。虽然那时候的我对瑜伽 房、会员朋友以及所有基础的瑜伽体式都极其陌生,甚至紧张,但从一节课的调息到最后的 休息术结束时, 我仿佛脱离了我自己的身体, 任由身体在白天嘈杂、 紧张的工作环境中逗留, 而我的内心则随着老师的口令进入了原始森林、 登上了高峦、 躺进了溪涧; 我变得这么自由, 轻松和坦然。 一节瑜伽课的时间,使我在一呼一吸间放下了那个和焦虑重生的“我” ;使我在接 连变化的体式中认识了那个还有很多缺陷和弱点的“我”;它也使我恍然大悟,世界之伟大和 奇妙;而我,可以不优秀,也可以有很多不足,但是我不应该再麻木将就下去,应该去积极 认识、分析和解决所有弊病。就这样,在第一次切身体验瑜伽之后,我便发自内心地、真真 切切地喜欢它,需要它。 静兰瑜伽在 4 年前,在我生活中出现困难时候,给了我智慧的光明和启蒙;4 年后也就 是我生命中“三十而立”的阶段,给了我遵循内心的勇气,重新回到静兰,开启教培学习与 探索之旅。
瑜伽是印度思想的六大基本体系之一,这些思想被统称为“见”,这也是我标题名称的灵 感来处。 瑜伽不是舞蹈、不是喜剧,在瑜伽里面我们不需要为了表演给谁看,或者是表演给自己 看。瑜伽是“结合”,它是我们于自身存在的内在深处所经历的东西,它借由使人转化而非给 予信息来服务每位不同的个体的,瑜伽使我感官内收,从内心开始,从理智的角度出发,减 少一味地被外界干扰和外在练习, 我用内心去体会瑜伽, 瑜伽也通过其绵延千年的神奇之力 不断改造着我的心。 瑜伽理论体系中常有这样的说法:瑜伽意味着跨步朝向神,以求与神合一。粗浅来看, 这多少有点宗教意味,可是我觉得人们大可不必把神定义得太多狭隘; “神”在我心中就是 我内心深谙的“光明之地” ,是我们发自内心最深处感受到的知足、和平,这些所有能量之 果会帮我们减少无明的遮蔽,已达到正确的行动,它可以是我们内心最为信仰的精神,它会 使我们有不断的力量去克服身体和精神上偶尔展现出来的懦弱。 所以我觉得瑜伽通过冥想八戒体育官方网站、呼吸和体式等综合,最终目的就是使我们感到愉悦:这 其中不仅使我们能获得完美的身体(包括:美丽、端庄、力量和结实,也就是柔与刚的有机 结合) ,更使我们得以稳定我们的内心和精神气,使我们面对人生每个阶段、每一次困难都 可以坚定、顽强和果敢,并时刻保持淡定、从容和优雅。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就像一部电影有开头也终究会有结尾;而瑜伽的参入,使我的每一 个阶段都兴味盎然,回味无穷,好像得到了永恒。人们的整个生命也正像一本敞开的书,一 部经典,它等着我们好好去阅读、去理解;瑜伽也像一个普世的生活哲学,它会帮助我们细 心去观察生活,在生活的点滴中汲取能量和获得无限的知识。 同时, “奉献”也是瑜伽真实的一面,它引导我们向心中之“神”驯服,将我们的行为奉 献给宇宙和人类; 这是一个在瑜伽过程中将 “去我” (小我) 与 “大我” (宇宙、 大自然) 合而为一的过程。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名作《离骚》第 97 句提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用 现在白话文解释,其大意是:道路又窄又长无边无际,我要上天下地寻找心中的太阳。这和 瑜伽的核心精神是多么契合啊。 讲到这里, 我更加不愿意将我学习的瑜伽和日常的工作 生活分开了,因为瑜伽就是我心中的太阳和光亮,不仅在给我休息时带来能量,也在我生活 各方面遇到困难时,给我指引理性的方向,维持我心的平静和宁和。虽然我甚至我个人离瑜 伽中提到的“三摩地”境界还相差甚远,但是我愿意日益坚守,路漫漫而终前行。
一个老师尤其是一个好老师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他能帮学生和新人找到最有帮助的体式, 并知道学生在遇到哪些姿势是会需要指导。 老师帮助他们了解自我, 启发学生们进行更深的 自我探索。 我们都知道瑜伽历史早期并没有女性练习瑜伽的传统。 非常庆幸瑜伽现如今能得 以广泛流传只全世界,流传到我的身边,并可以让广大女性熟悉、学习和练习,以及更庆幸 我能接收教培课这种系统性学习的形式。
们所看到、所经验、所感受到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假象,都是真实的存在,甚至包括梦境、 想法和幻想,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体会、感受和觉知这其中的转变,我也喜欢这其中水滴石 穿的神奇变化。这是坚持的力量。 《瑜伽之心》 中说道规律性习练瑜伽的可贵之处是我们可以经由练习, 能够学会使每一 刻保持在当下,因此能达到以前无法触及的目标;也借由修习瑜伽,我们逐步改进专注力和 独立自主的能力。 这些能力我本人都是深有体会并且想告诉每位面对瑜伽犹豫不决的朋友们。 这些的的确确是真的,我们因此改善了健康、人际关系以及做的每件事情,这些神奇的改变 就这样慢慢在我身上或者周边上演。 瑜伽并不是被动的,我们必须完全、负责地参与到生命之中。我们习练瑜伽,报名瑜伽 教培班,那就付出真心、专注地抓住每个当下、刻苦地学习吧,在自己身上下功夫,结果和 收获自然而然就会出现在我们生命中。愿你我灵性同行,一路收获芬芳喜乐。Nastate。
在韩愈的《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 ,要求老师言传身教, 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 “授业” ,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身为老师,要有 一定的知识储备, 并采用恰当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 吸收与利用; “解 惑” ,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老师要有效地解决知识的困惑。采用恰当的方法 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在奥义书中关于师生关系, 宣说得很美: 教育之先决条件乃人师也; 其次, 则为也。 发生在“师”与“”之间的交互过程就是学习。经由为师者不间断地教导,老师就成为了参 照点。这也就是我对瑜伽老师(这里主要是说体式方面的教与学)的理解,我们只是一个暂 时先有了更多经验的前辈,我们对学生来说,只是一个前进之路上的参照点。
我深知自己还和为人之师有很大的局里, 不仅是我在专业知识上的欠缺, 也是我的心完 全没有面向外界,我面对生人时过于自我保护和少言,因此不能很好地表达自我;我想这最 终还是源自于我内心深处的“不自信”。 而和一群志同道合和的“伽友”们共同习练和探讨时, 却能给我带来生活中意外的满足和 喜悦;他们的存在也像一面镜子,让我实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有效快速地得以解决。这是 朋友和同学给我力量。 如果我们因为期初练习瑜伽体式, 最终慢慢去赞成瑜伽经典著作中的很多观点, 那么我
《瑜伽之心》中提到瑜伽有九道障碍,一旦障碍被移除了,个体便会自行畅流,而作为 老师也只是指点并帮助每位个体移除这些障碍; 以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体式串联中去探索自 我,了解自我学会“住” ,即保持稳定和警觉; “乐” ,即在体式中寻找最稳定、轻快和舒适 的状态。
我想通过上文中国文化和瑜伽文化的相结合阐述, 作为瑜伽老师或者是其他任何专业的 老师也一样, 我们除了给以后能教授到的同学们尽可能准确的理论知识和技巧外, 最终目的 是给他们面对人生种种方面的理智。一个瑜伽的理智进程,是在开始锻炼之前,先要充 分、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身体,并弄清楚你打算学习体式的不同方面,以及如何暖身、调整呼 吸以减少或者排除任何事与愿违的结果,使我们在朝着自己的目标且一直在正确的路上。 例如何闵老师的瑜伽理论知识课中说到,每个体式都有正面作用,也必有其反面作用,
这和我一直坚信的“中庸之道”不谋而合,凡事物极必反,我们也不能一味盲目追求某个体 式给我带来身体的变化。我们需要配合每个人的程度,做到“既会上树,也能下树” 。 另外一方面,我觉得作为老师,最重要的是宅心仁厚和恭谨谦和。因为我们每个个体都 是宇宙之间独一无二的存在。这就注定了,在我们作为老师上课的时候,会遇到身体条件、 领悟能力和性格性情均大不相同的学生, 我们应用宽广的心去了解、 理解和接纳每一位他们, 耐心听取他们对瑜伽、对生命一点一滴的感悟;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自己先于他们的瑜伽 经验而觉得自己“比她们更好” ,甚至自己是“顶尖”的,我们应该逐步学习从这种自我感 中脱离出来, 谦虚祥和地感谢并且享受与每位学生一起探讨生命的规律、 瑜伽的精妙以及人 身的经验——使当下课堂上的能量场变得安宁、祥和且有力。